RPA是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的缩写,翻译过来就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,也可以简单理解成软件机器人。但是,RPA并不是一个真实的、肉眼可见的机器人,而是一项流程自动化服务。RPA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解决繁琐、枯燥、重复的工作任务,例如复制粘贴、上传下载、筛选统计、信息审核等。企业使用RPA以后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,同时还可以节省人力成本。因此,很多公司都在部署适合自己的RPA。
从首个RPA工具出现起算,在这20年左右的时间内,RPA一共经历了4个不同的发展阶段。
一、RPA 1.0阶段:辅助性RPA(Assisted RPA)
在 1.0阶段,RPA作为“虚拟助手”出现,几乎涵盖了机器人自动化的主要功能,以及现有桌面自动化软件的全部操作,已经能够有效减少业务平均处理时间,改善客户体验并节省成本。
二、RPA 2.0阶段:非辅助性RPA(Unassisted RPA)
在 2.0阶段,RPA被称为虚拟劳动力,主要目标是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,以及虚拟员工分级。主要部署在VMS虚拟机上,能够编排工作内容,集中化管理机器人、分析机器人的表现等。缺点是对于RPA软件机器人的工作仍然需要人工的控制和管理。
三、RPA 3.0阶段:自主性RPA(Autonomous RPA)
在 3.0阶段,RPA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端到端的自动化和成规模多功能虚拟劳动力。通常部署在云服务器和SaaS上,特点是实现自动分级、动态负载平衡、情景感知、高级分析和工作流。缺点是处理非结构化数据仍较为困难。但更多技术的融合,使得自主性RPA可从根本上提升业务价值并为用户带来更多优势。
四、RPA 4.0阶段:智能化RPA(Cognitive RPA)
4.0将是RPA未来发展的方向,开始运用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,以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、预测规范分析、自动任务接受处理等功能。借助认知性RPA,决策过程全都由机器人执行,从而可以将所有漫长而复杂的任务自动化。
RPA如今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通讯、IT、保险、医疗保健、金融、人力资源等行业,常见的业务有订单采购、库存管理、薪酬发放、发票报销、财务对账等。知名的RPA有UiPath、UiBot RPA、弘玑Cyclone、Litrpa等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入RPA页面了解。